“真正的自我激励,是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在发生作用。”
好文4288字 | 7分钟阅读
作者:李立恒,阿里巴巴军校首任校长,车蚂蚁、毛豆新车网、大盒子汽车服务等公司合伙人。本文摘编自他的《阿里铁军销售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好菜坞电影《功夫熊猫》里,一只名叫阿宝的熊猫费尽周折,上山拜师学艺。初入师门的时候,阿宝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过了些日子,他渐渐发现自己并不是习武的材料,师父交代的任务也难以完成,从此有点自暴自弃。更准确地说,是有点丧失信心。
在销售领域里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把它叫作“销售更年期”。就像《功夫熊猫》中的阿宝,刚开始从事销售工作的时候,你激情投入,精力饱满,不知疲倦。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你的体力和精神状态慢慢就没有那么饱满了。
再加上销售过程中你会碰到很多挫折:比如经常遭到客户的拒绝,本以为能签的客户最终没有给你钱;你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一次也没有完成;当时和你一起入行的同事,他的业绩已经是你的好几倍。
某个月你实现了20万销售额的目标,下个月这一数字达到了30万,你感觉自己成长和进步了,但没想到这一次30万是团队里倒数第一。有人比你成长更快,进步更大。
在这样一种残酷的赛制里面,销售人员难免会产生一些心态上的变化,更容易失去信心。
销售业内的惯例是,每个月、每个季度甚至每一年的目标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这个月的最好表现,是下个月的最低标准。有的人可能连续突破了几次目标,就跟运动员一样,达到了极限,于是对销售就失去了信心。
每个人的销售更年期症状是不一样的。我也经历过更年期,在工作的第六年,我对销售彻底没了兴趣。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最重要的是业务单一。
第一种我把它称为自然规律。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前期投入的精力很饱满,到了中期会出现力道不足,这是一个常态。
第二种就是纯技术问题。经常跑步的人都很清楚,配速是非常重要的,跑步运动的核心就是配速,就是说不在于你跑得有多快,或者爆发力有多强。假如说配速是门学问,那么每个运动员的水平高下就在于他的配速策略不同。
销售也有配速的概念,举个例子,就拿一个自然年的周期来说,一年有四个季度,那你平均在每个季度分配的精力大概是多少。
既然是赶上了“更年期”,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呢?其实还是有些应对方法的。这里结合我自己过去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不同症状的解决方案肯定是不同的。如果是心态发生了变化,对销售这个职业没有兴趣了,通常我们会有以下几个应对方法。
首先,找一个心灵伙伴。什么叫伙伴?就是他和你一样,也是做销售的,或者是销售相关的工作。我自己以前就有一个心灵伙伴,我把他称为“心灵合伙人”。
一个合格的心灵伙伴最重要的是善于倾听。我那个心灵伙伴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他打开一个话题故意让我说:你最近是什么情况啊?一次长谈以后,说实话我感觉好多了,至少是烧退了。然后他主动约了一个周末,陪我聊了两天,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很多的开导。
我的心灵伙伴给我讲的那些话,我平时也是不断地讲给别人听,我也不断地讲给自己听,但我还是无法自己治愈自己。就是他讲出来,我觉得一下子茅塞顿开。
所以,我分享的第一个方法,是找一个熟悉的朋友,或者相互比较欣赏、尊重的同事,又或者是投缘的伙伴,把他当作心灵伙伴。
第二个方法是旅行。
拿我自己来说,那个月我一个人去旅行,而且不选飞机,就坐火车。去哪呢?我当时选择往西边去,最后一站是四川,我在那里待了蛮长的时间。整趟旅行结束以后,我又找回了对销售工作的热爱。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我又找到了对生活的另外一种激情。
火车其实就像一个社会,而我们人生当中也是一样,你走着走着,会认识一些新的人。每天从我们眼前走过那么多人,有的人会再见,而有的人可能这一生都不会再见,我开始觉得要珍惜所认识的每个人的每一分钟。
旅行让我不只是对销售这份工作又重新感兴趣,像初恋一样,更难能可贵的是,我又重新对销售这份职业产生了敬畏之心。
我觉得做销售是很伟大的,也是很坎坷的。销售的过程是一个人修行的过程。它会把你的心灵掏空,再塞回去,再掏空。把你整个人打碎,再重组,重组完之后再成长。
第三个方法是阅读一些书籍或者看电影,从书本或者电影里面能学到很多东西。
这些方法旨在让你明白,尽量去做一些能够让心静下来的事情,甚至要把心从这个场景切换到另外一个场景去,只要能让你放松下来就可以。
“销售更年期”的第二种症状就是怀疑自己或者对公司、对产品、对市场没有了信心。如果是因为这种没信心而导致的“更年期”,我觉得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选一个比较拔尖的销售员,跟着他跑一个月。
销售本身就要靠技术加心态,所以心态的稳定非常重要。就像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稳定性和性能决定了一辆车未来能跑多远和多久。
销售心态包括积极心态、学习心态、成功心态和感恩心态,一套健全的销售心态是需要这四种心态去支撑的,它们缺一不可。
第一种心态是积极的心态。
机会往往都是隐藏在困难当中,尤其是销售人员,更应该明白这一点。如果客户拒绝,有的人会想:“唉呀,完了,没机会了。”但是心态积极的人反而会想:“拒绝我是因为客户不了解,我如果让他了解,我的机会就来了。”
这种视角不等于盲目乐观,而是因为机会都是隐藏的。很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困境,反而可能转化为机会。积极的心态给人带来两个东西,一个是机会,一个是快乐。销售是一场马拉松,你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我们不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根本无法达到终点。
第二种心态是学习的心态。
“干到老,学到老”,学习的心态就是求知欲。求知欲每个人都有,只是有人比较强,有人比较弱。较强的人会自发主动去学习,求知欲较弱的人可能需要一些外力去推动他们。有的人能够成为Top Sales,意味着在这方面他们拥有比别人更强的毅力。
我见过很多销售员,他们没有刻意去学,只是很自然地比其他人在学习上更主动一些。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强的求知欲,可能就得给自己制造一些外力,推动自己去学习。
第三种心态是成功的心态。
其本质是一种“赢的思维”,这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成功的心态,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给我们传递一种由结果倒推过程的逻辑,一种做事的方法。
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怎么开始你先不用管,你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必须提前把它摆出来,因为这就决定了整个过程。
最后一种心态是感恩的心态。
第一种是训练学习心态的方法——读书会。
读书会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交流,它的好处在于通过持续地阅读,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这个过程并不注重你读了什么书,学到了什么,而是培养学习的兴趣,让自己爱上学习,能够从学习中获取快乐和知识。
接下来,基于学习兴趣,再结合自身特质,取长补短,从知识中获取能量。第三步,把知识能量应用到工作当中,转化为能力。
第二种是训练成功心态的方法——成功会。
成功会就是成功者的聚会,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通过聚会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聚会干什么不重要,吃喝玩乐都OK。关键在于通过这个过程,认识和结交比你更加优秀的人。再通过持续的沟通和交流,从他们身上获取知识和吸收能量。最后成为他们的一分子,潜移默化地让自己也成为成功人士。
第三种是训练积极心态的方法——公益会。
社会上有很多公益组织,他们经常举办各种公益活动。通过参加公益激发出自己的另一面,你会接触到社会的底层,你会知道生活多么美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我当年曾参加汶川地震的公益援助行动,从汶川回来以后,我变得无比积极,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要活好每一天。我们要通过公益修炼自己,培养积极的生活观和人生观。
最后一个是训练感恩心态的方法——互助会。
这跟公益活动有一些区别。互助会是一个组织内的互帮互助。这种活动的好处在于,通过互帮互助,加深友谊,更加珍惜彼此;培养我们的利他之心,感恩之心。
体验是第一步,去赞美和感谢一个人是第二步,领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内涵。渐渐地,你会爱上感恩,享受带给别人快乐后的那种快乐。
比如,经历过那一次“销售更年期”以后,我开始把我的所有精力着重放在销售员的教育上,从台前转到幕后,因为我熟悉一个销售员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N的成长历程。我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教育的手段,去帮助更多的销售员。
真正的自我激励是每个人各自的思维模式在发生作用。没有经过刻意训练的人,其思维模式就像是人的本能。
比如,大家好不容易约了一次踏春,马上就到目的地了,突然间来了一场倾盆大雨。这时一般人可能会接受不了,第一反应是“哎呀,烦死了”,但经过训练的人的反应就会有所不同,“太好了,终于下雨了”“我等这场雨等了太久了,再下得猛一点吧!”
当你选定了一个模式以后,你就要开始训练它,不管是在生活当中,还是在你的工作当中。做销售这个行业不容易,它就是一场修行,你必须要打碎自己,你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如果能够坚持这种训练,慢慢地,你自己的销售思维模式就会形成。
当你形成这套思维模式以后,任何跟这套思维模式没有关系的内容都将无法干扰到你。
“销售更年期”这些症状都是表象,真正的本质是我们和这个职业所需要的模式没有匹配起来。
我很佩服商业上的那些伟人,那些大咖。他们的思维怎么会跟我不一样呢?其实也没有什么深奥的秘密,就在于一套经过训练的思维模式,再加上一套行为模式。专业的销售训练就是要能够去重塑这两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