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文案,很会写
来源:作者:ADMIN 日期:2023-11-24 15:52:01 浏览:1937
你还记得,2013年发生了什么吗?你在2013年正在干什么呢?有可能,你不记得的事,美团外卖记得。2013年,美团外卖诞生,大家存过的地址、叫过的外卖、留下过的备注,记住了你走过的足迹。2013年,美团和饿了么在高校大发传单,掀起价格战,让很多大学生一块钱吃上了一顿饱饭。当时饿了么的标语是“饿了别叫妈,叫饿了么”,在黄蓝大战中靠经典文案让人记忆深刻,暂时领先一些?不过10年后,黄蓝还在竞争,美团外卖却市场份额占据上风,商业版图扩大,靠“送啥都快”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把它做到极致便是成功,美团外卖便是这句话的最佳佐证。它瞄准外卖这一细分赛道,做着看起来没有技术含量、只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就可以做到的事,却靠着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缩短服务时间的优势,不断抢夺消费者的需求,成长为今天的大品牌。它从送订餐,把服务延伸到无所不送,还可以送药、送鲜花,送手机等,全方位给人的生活提供便利。它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让不在一个城市的人借助外卖去传递心意,让缺药的老人不出门就能实现购药。这十年,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美团外卖靠速度走进人们生活的十年,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它也完全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这十年,时间自顾自流逝,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或许是步入了人生下一个阶段,或许还在原地踏步,但无论如何,我们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真实存在过。有的时候会回想不起来,时间都去哪儿了,做了些什么,便只能从一些细枝末节来确认时间走过。一个小孩会成长,独自去面对世界的悲欢离合,比如工资涨了一倍,爱人变成来宾,灌篮高手背上了贷款,无所事事、无忧无虑的小孩开始假装大人,在普通的会议室开着普通的会,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美团外卖的这个短片,没有讲故事,没有高大上的价值引导,它好像一首诗一样,平铺直叙地讲述了“十年”可能会带给人的变化。就和美团外卖最开始是为了满足人们用餐需求而诞生一样,10周年的短片,依然还带着足够的烟火气息,从来没有脱离过普通人的生活。它无论是从从业人员还是到消费者,都与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挂钩。从基本需求里生长起来的公司,也没有在10周年后变得只会悬浮、高高在上。它洞察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努力”。很多人会自嘲“找不到工作就去当外卖小哥”,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美团外卖就业的低门槛,给了许多人赖以谋生的工作。外卖小哥成为一个“神秘”的组织,无所不能,只要下单就会有人现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困难。它明白,成长和衰老,总是与谋生伴随。它明白,“十年”这个时间导演,不会征求主演的意见,只会看着人在生活的泥潭里腾挪。但美团外卖拍得很克制,洞察到了普通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却也并没有无限度放大。这次拍摄的场景是广州,这里有很多无人居住的居民楼房和萧条得比想象更快的商业中心,穿插播放人来人往的网红打卡地镜头,它把目光对准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人们,去讲述他们的十年。现代化和落后场景一同出现,时间呼啸而过和时间停滞在空间里共存,既反映出了时间的残酷,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时间冲刷而下还有不变的东西。就像现在人们总喜欢说给自己的生活一个支点,无论是心理上的锚点,还是物理意义上的没有变化。美团外卖在短片里,试图找到对抗时间逝去的支点。凶猛时光里,总有一些东西不会改变,比如一些照片、影像、老物件等,把时间留住。结尾的升华,可以说是处理得很诗意,点明有些东西随着时间变化会变得更加坚定如磐,就算被生活四面围困,它也能见缝插针地生长,从缝隙里开出花。而这个哲学意味的表达,实际上也是在暗喻美团,它在繁忙拥挤的生活里,依靠外卖员钉入人们生活的缝隙里,成为人们生活中习惯了的陪伴,在生活的洪流里,给人们心安。10年来,美团外卖一直坚持30分钟送达,从不缺席。美团外卖在子外的努力,是采用回顾式盘点的方式,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起了“我的第一单美团外卖”话题,让人们通过回顾第一次使用美团外卖的场景,回忆和品牌走过的时光,从而加深印象,达到共情。又从订单备注切入,从高频词里窥见生活的一角,有温暖、有祝福,有不可避免的道歉与摩擦。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以前有个热点是讨论“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员”,讲述超时机制将外卖员牢牢地被束缚住,因而导致他们时时刻刻不得不与时间赛跑。不过近些年,随着就业形势的大转变,疫情等原因让很多人的生活来了个大转弯,人们更多的是讨论外卖员解决了多少的就业问题。美团外卖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起在努力,这是它想传达的10年。时间猛如虎,也要轻嗅蔷薇,过好普通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