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谷雨已过,立夏将至,品牌正在抓紧春天的尾巴作营销。尤其春天各个时令、习俗以及消费者的记忆,各个品牌都希望借助这些关键词,让品牌与消费者连结并解锁春日流量密码。相比前几年遍地樱花的春日营销,今年的品牌春日营销却增添了更多氛围感。所以,接下来不妨看看品牌是如何进行春日营销的。
一、“仪式感”满满的春天营销
春天自然带有一种更新和重生的仪式感,而品牌通过挖掘这种季节性的情感和传统习俗,有效地实施了有意义的营销策略。春季户外活动赏花、骑行、风筝、咬食春盘、萝卜、春饼的等约定俗成的活动构成了这个季节的特色,而品牌也在营销中将春天的各种民间习俗和习惯融入其推广活动中,从而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饿了么:在春季推出了创意营销活动,将传统“咬春”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在立春这一天,人们传统上会吃春盘、春饼和萝卜等食物,寓意着“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抓住这一民间风俗,饿了么推出以春卷、花饼等为主角的海报和文案,展示了节气美食并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职场上的“内卷”困境。然而,虽然“咬春”习俗寓意深远,但将其与现代职场“内卷”相联系,虽富创意,却可能会引起一些消费者的情绪反弹,尤其是那些正受到这种现象影响的人群。
淘宝:在泉州丰泽区的蟳埔,当地女性传统的“簪花围”因其独特魅力在网络上引起热潮。淘宝抓住这一趋势,联合34家手工艺店铺,为各省设计独特的簪花,并在杭州天目里搭建了“中国簪花地图”装置,吸引人们打卡体验。同时,淘宝APP内的“我要戴花花”活动允许用户在线参与,融合非遗文化与现代营销,为春日增添浪漫和文化氛围。但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推广传统文化看似有助于非遗的普及,过于商业化的包装可能会削弱这些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这种表面的文化展示可能无法促进消费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瑞幸咖啡:春季营销活动,该品牌与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联手。本次合作灵感来源于《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瑞幸重新推出备受欢迎的樱花系列饮品,完美捕捉春天的氛围。同时,还特别设计了全新的创意杯套和纸袋,让消费者能够抓住春日的第一杯幸运,享受充满艺术气息的浪漫体验。不过,虽然瑞幸咖啡的春季营销活动成功融合了艺术与饮品,但可能过于依赖季节性和艺术合作的吸引力,忽视了对产品本身质量和创新性的持续强调,这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长期吸引力和忠诚度不足。
二、春日里“愉悦”的场景营销
春天品牌们正趁着这个季节开始创造愉悦、轻松或者美好的氛围!想象一下,走在街上,突然被一扇装饰成满是樱花的橱窗吸引,或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充满生机的春日广告——这就是场景营销的魔力。品牌们通过这些充满春意的视觉盛宴和限定版产品,不仅唤醒对春天的所有美好记忆,还让购物变得更加情感化。这样的策略让消费体验变得更加愉快。
喜茶:在春季带着经典的四季春茶回归,携手春光品牌大使许光汉,推出了超级应景的“春光”系列,享受春天的第一口茶香。新推出的春光·轻乳茶(清兰香)和春光·奇异果,春光杯和春光纸袋,是春天的代言,也是给予消费者的诱人的春日好礼!上演“上春山”大戏。然而,喜茶的“春光”新品与一点点的“春山奶茶”高度相似,这种意外的产品重合可能会使消费者对品牌的创新能力产生疑问。在竞争激烈的饮品市场,独特性是吸引和保持消费者兴趣的关键,产品的过度相似可能会削弱品牌的市场地位。
华为:华为以其独树一帜的搞笑方式迎接春天,推出了“春风气象局”短片,为其面向年轻消费者的nova12系列作宣传。这部短片巧妙地融合了互联网流行语和谐音梗,采用年轻人钟爱的搞笑画风和独具特色的播报方式,轻松诙谐地展示了春日的美好。华为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不仅展示了产品特色,还与年轻用户建立了情感上的共鸣,邀请他们一同记录和欣赏春天的每一个美好瞬间。不过,从中立角度看来,搞笑和趣味化的内容虽然容易获得短期关注,但其对品牌长期忠诚度和用户记忆的影响可能较小。
星巴克:该品牌推出了特别的「春日艺术杯」系列,与画家合作并穿山少数民族特色服装,在田野和山间捕捉春天的生机,将这些生动的画面转化为咖啡杯和周边商品的设计。同时也推出了两款新春特饮,以“一杯春日艺术杯,一杯春咖满茶香”为宣传口号。这一系列不仅在门店展现了民族与全球文化的融合,也通过其广告传递了这种多元文化的结合。不过, 尽管星巴克的「春日艺术杯」在视觉和文化传达上有所创新,但这种季节性的产品更新可能导致消费者对星巴克其他常规产品的关注度减少。
三、包揽“愉悦”的春日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是春日营销策略中非常核心的一环。在这个季节,品牌不仅要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更要触动他们的心弦。春天作为一个象征新生和希望的季节,为品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唤起消费者对温暖、成长和重新开始的情感联想。通过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品牌可以强化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增强品牌忠诚度。
蕉下:服饰品牌的春日品牌营销活动聚焦逃离到户外,享受自然的怀抱。通过活动如露营、徒步和划船,诠释“轻量化户外”概念,强调户外活动无需规划,只需享受行走的自由与乐趣。这种营销策略巧妙地吸引了追求简单、自由生活方式的消费者,提醒我们回归户外的真正乐趣在于体验生活的轻松和愉悦。不过,尽管蕉下的春日品牌短片成功地传达了户外活动的轻松和自由,但其营销策略可能过于依赖情感诉求,而忽略了具体产品功能和实际户外使用场景的详细介绍。这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实际性能和适用性存有疑问。
顾家家居:为迎接321世界睡眠日,顾家携手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了一部主题视频《春眠不觉晓》,旨在探讨春季常见的春困现象。这部视频通过描绘不同职业人士在春日里不同的睡眠状态,如早起的上班族、穿着玩偶服卖气球的母子、在讲台上不慎入睡的老师以及卖花的奶奶,展现了春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广告中传达了一种信息,即无论身处何种职业,人们都能在春天的温暖中找到前进的力量,即便偶尔在公共场合打盹也无损他们的工作热情。虽然顾家家展现了春困现象,并巧妙地结合了产品特点,但其营销策略可能过于依赖情感诉求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具体优势和技术细节。
饿了么:在春季推出创意广告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现代生活的幽默结合。例如《虫起惊蛰》通过孩童的视角探讨了吃虫的传统习俗,同时推出了“春分尝新鲜,及时享春天”的口号。通过这样的季节性营销,建立了与用户之间的持续互动,每个节气都为用户带来新惊喜。虽然饿了么的节气系列广告富有创意,但频繁依赖文化和季节性事件可能使品牌难以在非特定节气期间维持同样的用户关注度和活跃度,且过分强调节气可能限制了品牌在全球化市场中的普遍吸引力。
野兽派:品牌在上海延庆路举办了春季快闪店和系列活动,主题为「吹春风」。在这个活动中,顾客不仅可以购买到首发产品,还有机会获得艺术家设计的限定版风车。店内还布置了满是黄色小花和可爱小熊的装饰,为顾客提供了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购物体验。虽然野兽派的春季快闪店创意十足,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购物体验,但依靠季节性活动可能难以持续吸引顾客,除非品牌能够确保这些活动与其长期营销战略紧密相连,否则可能会面临推广活动后消费者兴趣迅速下降的问题。
小结:春季营销的案例反映了各品牌如何利用这个季节的特色和文化习俗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创造仪式感和情感共鸣。从“咬春”到户外活动,再到专注于春困现象的策略,品牌们以各种创意形式捕捉春天的精神,旨在提高用户参与度并增强市场影响力。因此,未来的春季营销策略需要更好地平衡创意表达和产品价值传达,确保营销活动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也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持久成功。
作者:wen
编辑:志玲不是姐姐
来源:CNAD广告网资讯
图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